入学之初,除了热情的老师学长、丰富的校园生活,你们还有可能遇到一个新情况,那就是“适应期问题”。
一、什么是“新生心理适应期”?
大学阶段是和以往不同的人生新阶段,大家从原生家庭、熟悉环境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生活场景,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挑战。进入新环境之后,由于身份的转变,亲人朋友的远离,生活内容的变化,自我调节系统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滞后,带来了多多少少的心理不适,每个新生都要度过或长或短的探索适应阶段,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可能出现“迷茫失落、精神烦躁、没有动力、感觉没有乐趣”等情绪,还有的同学出现学习困难、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,大多数人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步入正轨,这段时间被称为“适应期”。
二、新生有哪些常见的心理不适?
1.人际交往中的不适:有些同学会对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心存焦虑,害怕自己不受欢迎而回避新的人际互动;有些同学会不自觉的延续在家里的人际关系模式,过于自我中心招致排斥;还有些同学急于建立新的人际关系,过度迎合搞得身心俱疲;
2.心情烦躁不安:大学校园的生活环境较高中更为复杂,衣食住行都要自己操办,入学初有很多新生事项需要亲自办理,这对于一些人来说是过于强烈和密集的应激,容易导致心情烦躁不安;
3.感觉迷茫失落:大学是一个群居环境,很多同龄人在有限的空间里共同生活,这种环境容易让人感觉被人群淹没,失去独特性和优势,自我价值感受到冲击;
4.学业困难:大学的教学方式和以往接受的教育差别很大,几乎一夜之间从“全盘管理”到“放任自流”,很多学生没有及时转换角色,不能合理安排学习任务,导致学习效果下降;另外不同于高中密集的阶段性测验的是,大学里的学习周期更长,不会短期收到学习奖赏,很多同学失去学习动力,缺乏自我监督,影响学业水平发挥;
5.作息规律混乱:新生入学阶段,身体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规律,饮食睡眠、学习娱乐的时间都要配合学校的作息要求;另外,新生之间存在很大饮食习惯、生活方式的差异,这些如果不主动调整的话,很快就会出现食欲下降、睡眠不良,严重的还会引起身体不适。
三、“适应大学生活——认识”
想要快速适应大学生活,应该尽快对大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解读,特别是应该正确的把握大学的内涵、精神和实质。
1.积极配合学校的新生入学引导工作。
2.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,安排好衣食起居。
3.尽快认识身边的同学,找到可以发展的“准好友”。
4.尽快熟悉校园和周边环境,在自然人文景观中放松心情。
5.认真听取辅导员老师的指导,多与老师、学长们做交流。
6.充分认识、了解学校和自己的专业,为大学生活进行初步规划。
对自己多反思,分析自己的长处与不足;对他人多欣赏,肯定别人的优点和强项;对未来有自信,大学就是你建立个人品牌的起跑线。
四、“适应大学生活——目标”
相信大家从繁重的学业和高考的压力中解放出来,拿到了科大的录取通知书,已经度过了一个幸福的暑假。
想要适应大学生活的你,是时候找到下一个通向幸福的目标了!
1.离开了熟悉的家庭,你应该学习独自料理生活、管理财政。
2.离开了以往被动的学习模式,你应该学会自主学习、终身学习。
3.大学生各自生活相对独立,你应该学会怎样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,从兴趣爱好、人格品质出发建立成熟的友情和爱情。
4.没有了严格的教条约束,你应该尝试规划自己的学习、事业生涯。
对生活多欣赏,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的状态;对困难少抱怨,逆境是你大展身手的好时机;对大学多尝试,多领任务才能快速升级。
五、“适应大学生活——做法”
当出现适应期问题时,应采取目标取向,迅速判断你能采取什么行动,如果是你不能改变的情况,就需要调整自身心态,主动融入新的环境。
1.积极尝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,用第二课堂充实课余时间。
2.从“要我学”转变为“我要学”,将学习和人生理想挂钩。
3.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,提高学习效率,注意劳逸结合 。
4.同学之间应相互理解、换位思考,当个人需求与集体多数人的需求相背离时,要自觉做出合理调整。
5.出现人际矛盾时,要避免情绪化,适时委婉提出自己的需求和建议,采用不带负面情绪、不带评判性、不带攻击性的非暴力沟通方式。
6.集体生活需要一定的边界,如宿舍内,有必要共同制定并遵守必要的行为规范,以最大化地实现舍友间的“求同存异”。
对问题多思考,提高解决方法的艺术性;对私欲多克制,互相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底线;对冲突多接纳,参差多态才是大千世界。
心理咨询预约电话:86057909
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